习近平:电力是经济建设的先行官,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2019-11-10
2369

牢记嘱托聚力人民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2019-11-10       

  拳拳赤子,殷殷重托。

  习近平总书记曾饱含深情地说,我在浙江工作了6个年头,跑遍了所有市、县(市、区),去了许多乡镇、街道、社区、农村,也去了许多企业和学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电力是经济建设的先行官,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在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的浙江,他寄予深情厚谊,擘画“八八战略”的宏伟蓝图,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他忧心用电缺口之大、能源问题之突出,以战略眼光推动浙江能源转型变革发展,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提出奠定实践基础。

快马加鞭加快电网建设

  64岁的姚大伯在浙江绍兴越城区西小路街区住了一辈子。自从街区立面改造完成后,私拉乱接的管线不见了,连电线都埋在了地下,生活环境大大改善,姚大伯更舍不得搬走了。

  “最近一次停电是什么时候?”“不记得,很多年没停电咯。”

  和姚大伯一样,大部分浙江人的停电记忆还停留在许多年前。但那段与“缺电”拼搏奋斗的过去,却深深烙印在浙江电力工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浙江资源禀赋不容乐观,煤、电资源供应紧张。习近平同志2002年刚到浙江工作时,正是浙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用电需求高速增长、能源供需矛盾日渐突出的时期。2002年,浙江全社会年用电量首次突破千亿,达1010.72亿千瓦时,全年较多高峰时段出现电力缺口。随后3年,“缺电”成为浙江能源发展中的关键词,最大电力缺口一度达600万千瓦,2003年,能源缺乏对浙江GDP造成了0.6个百分点的影响。

  要素供给和环境承载力的瓶颈制约在浙江日益突出。面对诸多矛盾交织的“成长中的烦恼”,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八八战略”———总结浙江发展八个优势,指向面向未来发展的八项举措。当月24日,习近平到浙江省电力公司考察调研,强调要快马加鞭加快电源电网建设。

  2003~2007年间,“三个一千万,一个五百亿”工程加快推进,2004年,500千伏天海输电线路投运,浙江建成500千伏环网。从1987年的第一座500千伏变电站,浙江电网跑了近20年,终于迈入以大电网、超高压、高度自动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电网新阶段。

发展能源多元供应体系

  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能源供应问题,又要留住“蓝天碧水”的美好,在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中就必须坚守“绿色”底线。而“绿色”,也正是“八八战略”明确的浙江未来之一。

  2004年7月26日,习近平在调研时强调,“从长远看,我们还要考虑电力结构的调整,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并进一步提出了发展能源多元供应体系的要求。

  发展能源多元供应,是不得不为,也是战略高度上的绝地逢生。

  此间,可以实现大范围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特高压技术进入国家电网公司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决策层的视野。

  从2011年10月皖电东送特高压工程开工,近些年来,淮上、宾金、浙福、灵绍4条特高压工程相继投运,浙江在全国率先构建起“两交两直”特高压骨干网架,实现了西北、西南与东部的清洁能源互联,迎来较为宽裕的电力供应。2018年,仅通过特高压电网输入浙江的电量就达1499亿千瓦时,占全年全社会用电量的33%。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是除“引进来”外,浙江解决能源问题的另一重要途径。这些年,浙江大力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非化石能源规模化发展,电源结构持续优化,清洁能源在全省电力装机容量中比例持续提升。2018年底,浙江全省电力装机9565万千瓦,其中核电装机91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1300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3355.66万千瓦,约占全省电力总装机容量的3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浙江不仅要用上充足电和清洁电,也要更绿色、更高效用能。

  2003年2月19日,习近平到电力工程建设现场调研,提出了解决电力严重紧缺问题的思路:把解决电力短缺问题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有机结合起来,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做好节能文章,努力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节能,不意味着不用能。十多年来,浙江把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提高全社会综合能源利用水平作为解决供求矛盾的一把利刃。这把利刃,插向高耗能产业。

  从2004年开始,浙江开始对高耗能行业实行差别电价;2006年~2008年三年间,浙江三次提高电解铝等8个高耗能行业中属于限制类和淘汰类的企业用电价格。提高用能效率,成为浙江企业不得不考虑的“硬指标”。

  国网浙江电力为企业“订制”的“优化用电建议书”受到广大企业欢迎。从2005年11月在绍兴袍江送出第一份《客户优化用电建议书》,到2009年初全省推广,及至今天,国网浙江电力坚持发挥技术优势,为客户打造专属优化用电方案,帮助客户提高能效水平。

  一直以来,国网浙江电力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大力推广实施电能替代,提供综合能源服务,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如今,更是通过不懈的科技研发和攻关,利用“大云物移智”等新技术,结合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在能源绿色发展上取得了更长远的进步。

  2019年8月29日,在海宁尖山新区,浙江嘉兴城市能源互联网综合试点示范项目通过浙江省能源局验收,这是全国首个城市级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项目所在核心示范区实现了可再生能源的100%接入与消纳,清洁能源、高效电网、低碳建筑、智慧用能、绿色交通实现广泛开放互联,电网侧与消费侧实现绿色共享。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6年,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首度提出“最多跑一次”,推动政府转型,这个转型,指向政府运转更加高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

  为了提升电力服务响应速度,国网浙江电力联合政府重新设计电力接入项目审批流程,变革业务流程,深化办电“最多跑一次”,实现16项业务“一次都不跑”,不断提升“获得电力”速度,让人民群众在能源领域有了更多获得感。

  获得感,是衡量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指标。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的足迹遍及浙江全省90个县市区,所思所想全是“人民美好生活”。

  2018年3月,余姚梁弄镇横坎头村全体党员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自习近平2003年到村里调研后,横坎头村调整产业结构,发挥资源优势,走上了全面小康道路。国网浙江电力开展的新农村电气化改造和农网升级工程,让横坎头村成为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示范村的典型代表,村集体经济办得红红火火。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在浙江,发轫于2003年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久久为功,绘就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的乡村新画卷。

  浙江乡村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变化,从浙江农村居民生活用电状况上便可窥一二。2006年11月2日,温州洞头大瞿岛通电,浙江实现“户户通电”。此前一年,浙江乡村居民全年生活用电量仅为82.42亿千瓦时,而到2018年这一数据达273.96亿千瓦时。如今,浙江农村用电可靠性更已经可以媲美全国大部分城市。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

  “块阜之山,营宇狭小”,地域小省浙江励精图治,终于摆脱了能源资源短缺的困厄。

  浙江,曾经率先实施了集资办电,率先向用户出售用电权,解决了20世纪80年代电力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曾经率先提出有序用电概念和工作体系,保障了严重缺电时代的用电有序;曾在1994年就启动浙江电网模拟电力市场试运行,早早地触碰了能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的“螃蟹”。

  在浙江,无数个“无中生有”的奇迹被创造被书写。“川电入浙”“西电东送”,金沙江的水,宁夏草原上的风,点亮了西子湖畔的夜色;海宁钱塘江堤坝上立起的风机,袁花镇居民家庭屋顶的光伏板,让风速不算高、光照条件不算上佳的海宁成为浙江省内第一批清洁能源示范县,成为全国首个城市级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所在地。

  并不是每次改革从一开始就一片叫好,也并不是每次改革就一定注定成功。然而,纵观浙江电力发展历程,“创新”的灵魂和“改革”的步伐,始终如影随形。究其缘由,是浙江电力人始终坚定“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信仰,也是浙江电力人传承“红船精神”的真实写照。

  在新的时代和更光明的未来,“红船精神”也必将汇聚起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让鲜红党旗迎风飘扬在“三型两网、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建设、清洁能源示范省创建、最优营商环境打造以及推进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和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每一个阵地。

  这旗帜,在之江大地猎猎作响,这响声嘹亮而悠远。

  信息来源:国网浙江电力,中国电力报